首页 > 穿越小说 > 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 > 第172章 锦帆夜渡传机事

第172章 锦帆夜渡传机事(1/1)

目录

建安十三年冬,建业城的更鼓声惊起寒鸦,孙尚香顶着斗笠穿过朱雀桥。她刻意放缓的脚步突然顿住——巷口卖糖粥的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珠竟闪过一丝精光。袖口藏着的匕首已然出鞘三寸,却在触及腰间玉佩时顿住——那是周瑜亲赠的"江东虎符"仿制品,此刻正随着她的呼吸轻轻撞击髋骨。

"郡主且慢。"老汉突然开口,苏北口音中混着江东软语,"吕蒙将军帐下的斥候,已在城西布下三张暗网。"话音未落,他往粥锅里添了把碎米,火光映出他掌心的朱砂痣——正是孙尚香安插在吕蒙军中的暗桩标记。

与此同时,柴桑曹营的牛皮帐内,曹操将密报往火盆里一掷,火苗"腾"地窜起,将"吕蒙增兵皖口"的字迹烧得卷曲。"仲达你瞧,"他用玉具剑拨弄着余烬,"孙小妹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比她兄长机灵多了。"

司马懿的羽扇在地图上划出弧线,扇尖停在濡须坞:"丞相可知,吕蒙此次增兵,用的是'借粮'之名?"他展开另一卷竹简,上面盖着孙权的"讨逆将军"印信,"三日前,吕蒙以抵御刘备为由,从孙权处调走五千精兵,实则......"

"实则是想将夏侯惇引入皖口的伏击圈!"曹操猛地拍案,震得酒爵里的冰块叮咚作响,"好个吕蒙,竟敢拿孤的先锋军当诱饵!"他忽然转头望向帐外,月光正照在孙尚香送来的锦盒上,盒中装着半块断玉,断口处隐约可见"蜀"字刻痕。

建业深宫,孙权对着铜镜擦拭佩剑"紫电",剑身上"君辱臣死"的铭文被擦得发亮。殿外传来通报:"周瑜求见!"他将剑鞘往腰间一扣,忽然想起七年前赤壁之战,周瑜也是这样一身戎装闯入他的书房,那时的剑鞘上,还刻着"破曹"二字。

"见过主公。"周瑜单膝跪地,甲胄上的鱼鳞纹泛着冷光,"吕蒙在皖口的部署,实则是为了诱敌深入。若此时按兵不动,曹操必以为我军怯战,进而长驱直入!"

孙权盯着周瑜腰间的佩剑,那剑柄上的龙纹与吕蒙的印信纹路竟分毫不差。"公瑾可知,"他忽然伸手按住周瑜肩膀,"张昭昨日在朝上说,你与吕蒙近日过从甚密?"殿外的风掀起帐幔,将周瑜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那披风上的金线,竟与曹操密探描述的曹军细作服饰别无二致。

皖口战场,夏侯惇的独眼紧盯着前方山道。"传令下去,"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前军变后军,立刻折返!"话音未落,两侧山腰突然滚下巨石,山道瞬间被堵死。他勒住受惊的战马,只见前方烟尘中竖起"吕"字大旗,吕蒙的声音混着冷笑传来:"元让将军,可识得此山?这便是当年甘宁百骑劫营的逍遥津!

夏侯惇的瞳孔骤缩,终于认出这片被月光笼罩的山坳——两侧峭壁如刀削,正是绝佳的伏击场。他握紧手中的朴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弓弦轻响,一支羽箭擦着他的耳垂钉入树干,箭尾绑着的纸条上,竟是周瑜的字迹:"速退,有伏!"

柴桑城内,曹操忽然收到八百里加急军报。他展开竹简的手突然顿住,上面用朱砂写着:"周瑜夜入建业,与孙权密谈三刻,随身亲卫所持兵器,与曹军细作所用暗纹一致。"与此同时,司马懿匆匆入帐,手中捧着刚截获的密信,信中只有"今夜子正,玄武湖见"八字,落款竟是孙尚香。

"丞相请看!"司马懿的羽扇指向地图上的建业,"若周瑜与孙权达成密约,此刻必调柴桑守军回援。而吕蒙在皖口的伏击,不过是为了牵制我军主力!"他忽然注意到曹操案头的断玉,断口处的"蜀"字与诸葛亮的羽扇坠饰纹路惊人相似。

夜色深沉,孙尚香乘船渡过玄武湖。湖心小筑的灯笼突然亮起,她掀开轿帘,只见周瑜负手而立,腰间佩剑未挂剑穗,露出与曹操案头断玉吻合的刻纹。"郡主深夜相邀,所为何事?"周瑜转身时,月光照亮他眼底的血丝,竟与曹操看密报时的眼神如出一辙。

"公瑾可知道,"孙尚香按住剑柄,袖口滑落露出半截丝绦,那丝绦末端的"蜀"字玉牌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曹操已向濡须坞运送了三百车'助吴粮草'?"话音未落,小筑四周突然亮起火把,吕蒙的亲兵从芦苇丛中跃出,手中弩箭直指二人。

周瑜的剑"呛啷"出鞘,剑锋却不是指向吕蒙,而是挑开孙尚香的斗笠。一头青丝如瀑散落,露出她耳后一枚朱砂痣——与皖口卖糖粥老汉掌心的印记一模一样。"原来你就是......"周瑜的声音突然被爆炸声淹没,远处的柴桑方向腾起冲天火光,那是曹军粮仓遇袭的信号。

建安十三年冬,长江两岸的烽火照亮了整个夜空。曹操站在柴桑城头,望着建业方向的火光,忽然想起荀彧临终前的话:"东吴之乱,乱在萧墙;蜀汉之谋,谋在千里。"当他转身时,却见司马懿的亲信正捧着一封密信离去,信封口的蜡印上,赫然是"汉丞相印"与"蜀相府"的双重标记。

雪粒子开始飘落,落在周瑜手中的断玉上,将"蜀"字刻痕填成血色。吕蒙的弩箭在弦上颤抖,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他忽然注意到,孙尚香的丝绦与周瑜的剑穗,竟用的是同一种蜀地锦缎。而在更远处的江心,诸葛亮的船队正缓缓靠近,船头立着的,既是孙权派来劳军的使者,也是刘备暗中部署的刀斧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