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 > 第171章 奇兵诡道乱雄图

第171章 奇兵诡道乱雄图(1/1)

目录

建安十三年冬,柴桑城外的芦苇荡突然腾起三柱黑烟,如巨蟒直插云霄。曹操手中的青铜酒樽"当啷"坠地,酒液泼在案上的《江东布防图》,将柴桑二字染成暗红。"报!"亲卫撞开帐门,甲胄上还沾着夜露,"周瑜水师已过鄱阳湖口,先锋黄盖的火船距柴桑仅十里!"

大帐内烛火骤明骤暗,司马懿的羽扇"唰"地展开,扇面上"临机应变"四字被火光照得血红。曹操按剑而起,虎皮椅在青砖地上拖出刺耳声响:"传令曹仁,率虎豹骑绕后突袭;徐晃固守西城,若见火起......"话音未落,帐外传来凄厉的号角声,那是东吴水师特有的海螺长鸣,在江面上激荡出层层杀意。

周瑜的旗舰劈开三丈高的浪头,甲板上的"周"字大纛猎猎作响。他轻抚腰间佩剑,剑鞘上的龙纹在月光下泛着幽光。"程普、黄盖听令!"他的声音混着浪涛,"各率五千精兵,待三更天时从东西两门夹击,务必让曹贼首尾难顾!"帐中众将轰然应诺,唯有吕蒙低头不语,指尖在袖中反复摩挲着密信——那是孙权三日前的手谕:"见机行事,勿拘泥于瑜之将令"。

孙权的御帐内,案头的传国玉玺被烛火映得血红。他盯着周瑜的战报,"破曹在此一举"的字迹被指甲抠出深深痕迹。"主公,吕蒙将军派人送来密函。"亲卫递上蜡丸,展开只见八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权猛地起身,佩剑"紫电"出鞘三寸:"好个周公瑾!竟想独吞破曹之功!"话音未落,又有斥候来报:"吕蒙水师已离营,去向不明!"

曹营望楼之上,曹操望着江心游弋的东吴斥候船,突然嗅到风中若有若无的硫磺味。"仲达,"他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命人查验粮仓——那些陆绩献城时的粮草,可有蹊跷?"司马懿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后脸色惨白归来:"丞相,粮袋底层全是浸油的芦苇,表层粟米不过是幌子!"

柴桑西门突然爆起冲天火光,照亮了仓皇后撤的曹军士卒。曹操望着熊熊燃烧的粮草营,终于明白陆绩献城的真相——那些所谓的"降卒",竟是周瑜提前安插的死士。更令他心悸的是,东吴楼船的弩箭裹着鱼油,中箭的士卒瞬间化作火人,在江岸连成蜿蜒的火链。

"报!东南方发现吕蒙船队!"斥候的声音带着颤音。曹操举目望去,只见二十艘蒙冲战船扯着"吕"字白帆,却未向柴桑靠拢,反而逆流直上。司马懿的羽扇重重拍在地图上:"不好!吕蒙要截断我军粮道,此乃声东击西之计!"话音未落,北方又传来急报:"夏侯惇所部在驰援途中遇伏,粮草尽毁!"

周瑜的帅帐内,黄盖望着地图上吕蒙船队的标记,眉头紧锁:"都督,子明此举究竟何意?若不协同作战......"周瑜却突然轻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密信:"子明非是违抗将令,而是要给曹操致命一击。"信笺上,孙权的字迹力透纸背:"命吕蒙断曹粮道,成败在此一举"。

夜色深沉,长江上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吕蒙的船队逼近曹军屯粮的鹊尾洲,船头赫然绑着浸透桐油的枯木。"点火!"随着一声令下,二十艘火船如离弦之箭冲入曹军水寨,冲天火光中,他望着柴桑方向喃喃自语:"公瑾,莫怪我抢了头功,这天下,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

曹营大帐内,曹操盯着地图上不断缩小的防御圈,突然纵声大笑。他抓起案上的虎符,在火上炙烤:"仲达可还记得,我在巢湖藏有三万石军粮?"司马懿瞳孔骤缩,终于明白主公为何执意分兵——原来真正的杀招,藏在看似无关紧要的巢湖!

就在此时,南方传来惊天动地的战鼓声。斥候跌跌撞撞闯入:"报!诸葛亮率荆州军渡江,打着'勤王'旗号!"曹操的笑容凝固在脸上,他忽然想起孙尚香近日的异常——原来从一开始,这就是孙刘两家布下的连环局!

雪粒子开始飘落,落在滚烫的甲板上发出滋滋声响。曹操站在旗舰之首,望着前后夹击的东吴水师,忽然摸到怀中的密信。那是荀彧临终前的绝笔:"防内甚于防外",字迹被血渍晕染,此刻却在火光中显得格外刺眼。当他抬头望向北岸,只见诸葛亮的船队中,一人身着龙袍,手持玉玺——那赫然是本该在许昌的汉献帝!

司马懿站在阴影中,指尖轻抚袖中的密诏。他望着混乱的战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当曹操与周瑜在柴桑拼得你死我活时,真正的胜负手,早已藏在许昌的深宫之中。而那张藏在他靴底的"禅让诏书",正等待着最恰当的时机,改写这天下的格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