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 > 第173章 江左烽烟战鼓催

第173章 江左烽烟战鼓催(1/1)

目录

建安十三年冬,柴桑都督府的铜壶滴漏声突然凝滞,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掐住咽喉。周瑜的指尖在孙权递来的密报上骤然收紧,绢帛发出细碎的撕裂声——那上面用朱砂标着十二个江东将领的名字,正是吕蒙近日频繁接触的对象。

"啪!"孙权的佩剑"紫电"重重拍在案上,剑鞘上的"君辱臣死"铭文震得发亮,"公瑾可知,这些人今早联名上奏,竟说你私通曹军?"殿外狂风骤起,将烛火吹得明灭不定,周瑜的影子在墙上扭曲如魔,与孙权腰间的剑影交叠成刃。

周瑜单膝跪地,甲胄上的鱼鳞纹泛着冷光:"若信不过周瑜,恳请主公当场搜身验心!"他扯开衣襟,露出心口处箭伤旧疤——那是赤壁之战为护孙权所留。孙权的目光突然颤了颤,想起七年前那个火攻之夜,周瑜也是这般袒露伤痕,力排众议主战。

"报——!"亲卫跌撞着闯入,手中羽檄浸透江水,"濡须坞急报!曹军运粮船队已过皖口,船身吃水极深,恐藏甲士!"周瑜猛地抬头,与孙权对视的刹那,两人同时想起吕蒙昨日的密报:"曹军粮船若吃水过深,必藏精兵。"

"下令封锁长江!"孙权的声音混着风雷,"着吕蒙率水师拦截,程普固守柴桑城门!"他转身时,瞥见周瑜袖中露出的半幅地图,边缘纹路竟与曹军细作使用的江东布防图别无二致。

皖口江面,吕蒙的楼船如巨鲸破浪。他望着远处曹军船队的"曹"字大旗,忽然轻笑出声:"来人,给我放三盏青灯。"话音未落,东南方芦苇丛中亮起回应的火光——那是甘宁的伏击部队。

"将军,真要截击曹军粮船?"副将望着漫天星斗,"若曹操借此为由……"吕蒙的佩刀突然出鞘三寸,寒芒映出他眼底的狠厉:"曹操若想战,我江东何惧?何况……"他指尖抚过刀柄上的"吕"字刻痕,"这粮船里装的,怕不是粟米,而是送给周瑜的催命符。"

柴桑城内,孙尚香贴着墙根疾走,斗篷边缘沾着的草屑簌簌而落。她刚从吕蒙的密会现场逃出,袖中藏着的竹简刻着"戌时三刻,西门火起"——那是吕蒙策反将领的信号。转过街角时,她突然撞上一队巡逻的亲卫,带头的正是周瑜的亲信丁奉。

"郡主深夜至此,不知所为何事?"丁奉的长枪横在胸前,甲胄上的"周"字徽章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孙尚香按住腰间玉佩,那是孙权亲赐的"出入无碍"符,却在触到温润玉质时顿住——玉佩背面的纹路,竟与今早看到的曹军密信火漆印完全吻合。

都督府内,周瑜展开最新的斥候回报,瞳孔骤缩。纸上用炭笔勾勒着曹军先锋的行军路线,每一处转折都与他昨夜梦到的伏兵地点分毫不差。"主公,"他的声音突然低沉,"夏侯惇部看似直扑柴桑,实则是声东击西,真正的杀招……"

"在濡须坞!"孙权猛地指向地图,目光扫过吕蒙的防区,"若曹军水师突破那里,便可直取建业!"他忽然注意到周瑜握笔的手背上青筋暴起,那支狼毫笔杆上的竹叶纹,竟与吕蒙送给曹操的降书上的暗纹如出一辙。

皖口战场,夏侯惇的独眼紧盯着前方船队。"传令下去,"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前军变后军,全速折返!"话音未落,两侧江面上突然驶出无数艨艟,船头立着的江东士卒皆举火把,将曹军船队照得纤毫毕现。吕蒙的声音从楼船顶端传来:"元让将军,别来无恙?"

夏侯惇勒住受惊的战马,只见吕蒙的船头悬着曹军细作的头颅,正是昨夜与他密谈的"蝮蛇"。他握紧手中的朴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弓弦轻响,一支羽箭擦着他的耳垂钉入船舱,箭尾绑着的纸条上,竟是周瑜的字迹:"粮船有诈,速退!"

柴桑城西门,孙尚香躲在废弃的民居里,看着手腕上的表链齿轮转动。戌时三刻已至,却未见预想中的火光。她摸出袖中的火折子,忽然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那是周瑜的亲卫统领韩当的佩刀轻响。

"郡主果然在此。"韩当的声音混着杀意,"都督有令,请郡主回府‘歇息’。"月光照亮他腰间的锦囊,露出一角曹军的"忠"字令牌。孙尚香后退半步,后背抵上冰凉的砖墙,指尖触到砖缝里藏着的密道机关——那是她今早才命人疏通的逃生之路。

建安十三年冬,长江两岸的烽火终于照亮夜空。曹操站在旗舰之首,望着皖口方向的火光,忽然想起荀彧临终前的谏言:"东吴之患,不在外而在内。"当他转身时,却见司马懿正对着一份密报轻笑,那上面用朱砂写着:"周瑜与吕蒙密会于玄武湖,所持兵符可开建业城门。"

雪粒子开始飘落,落在周瑜送给孙权的地图上,将濡须坞的标记染成血色。吕蒙的楼船缓缓靠近曹军船队,船头的"吕"字大旗与"曹"字大旗交相辉映。而在柴桑城的密道里,孙尚香摸着暗墙上的刻痕,忽然发现那些看似杂乱的纹路,竟组成了"蜀"字的变体——那是诸葛亮独有的密语标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