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52章 假宣德炉(2/2)
整只香炉炉质细腻,犹如婴儿的肌肤,却是呈暗紫色,给人以富贵、大气、典雅、雄浑的感觉。
“这是宣德炉!”
李重楼身体颤抖着,两眼呆呆失神。“不可能,刚才仔细检查过了,根本就不是宣德炉!”
他仍然不死心的抓起香炉,翻转过来,看着底部,却没有“大明宣德年制”几个字款。
他既松了口气又叹了口气,有些失望。
他松了口气,是因为自己终于没有认错,自己的鉴定技术并不比陈阳差。
而叹气是因为感叹,难道连陈阳也搞错了?
他巴不得是自己鉴定错误,这是一尊真正的宣德炉。
陈阳笑道:“他的确不是真正的宣德炉!而是正德年间的高仿宣德炉!他底部原本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样,但后来被磨去了!”
李重楼和赵星河仔细一看,香炉底部的确有被磨去的痕迹,但早已经看不清楚具体的字样了。
宣德炉大名鼎鼎,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名瓷器的款式,设计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每件底部都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带底座。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
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但由于原料不足,用其他黄铜代替,质量极差。
“这款铜炉是正德年间的民窑仿品,造型精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它原来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款,但当时明武宗朱厚照对民间流行的造假他先祖御用香炉的事情,深恶痛绝。”
“他曾经下令严厉打击那些造假者。一时间风声鹤唳,不少人纷纷损毁手中那些造假的宣德炉。”
“但正德皇帝喜怒无常,圣旨刚发布下来半个月,随后就宣布这条诏令取消。”
“这只宣德炉的主人,应该是极为珍爱它,只磨去了底下的字样,还没舍得销毁,却反而意外的保存了下来。”
李重楼和赵星河都一拍脑袋:“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忘了?叶老就有这样一款宣德炉!”因为此事,那些被磨去字样的香炉,反而成了孤本,价格比一般的仿品略高一些。
“明末清初文人董小宛的丈夫冒襄,爱好品玩宣德炉,他写有《宣铜炉歌》:‘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宣德炉是大明手工业达到顶峰的象征!”
“后世虽然多有模仿,但始终无法达到宣德炉曾经的辉煌!”
赵星河和李重楼都藏有仿品宣德炉,之所以没有一眼认出来,是这尊实在太特殊了。
他俩见陈阳神情笃定,知道他不会信口开河。两人面色微微一变,如果这是正德年间的作品,就算是仿品,价格也不会太低。
“叶老那个仿品,价值六百万!陈阳这个保存的比叶老的完好的多,我估价给八百万到一千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