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33章 眼光也就一般?

第133章 眼光也就一般?(1/2)

目录

没点好处,人家凭什么帮你找东西?

所以林思成把铜鱼还了回去。

再者这东西搁他手里,除了捐之外,再没半点用处。等于林思成分文不费,却让李金钱帮了他价值二十亿的大忙。

但帮了忙不说,李金钱还要再送他两件,还能是图林思成长的好看?

当然是因为团伙急需这样的人才。也不止是现在缺,而是一直都缺。

包括被查之前,陈威和李金钱仍旧干过把几千万的东西买几十上百万的勾当。

但别奇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盗墓团伙都是这一类。陈威和李金钱已经算是相当拔尖的那种……

胡乱转着念头,林思成站起身来。

李金钱也跟着起身,稍一沉吟:“要不,我带林兄弟到库房看看!”

林思成笑了一下,轻轻摇头:“这儿就挺好!”

不用猜,所谓的库房,定然全是生坑货。

这里则不然:这些基本都是陈威和李金钱从正当渠道收来的。一为掩人耳目,二为与同行交流。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洗钱、送礼。

当然,其中估计也有四十九左右出土,擦着政策的边交易的文物。以及一些比较敏感,够得上一级文物的东西,就像那只铜鱼。

像这种的就只能收藏,或是当做研究标本。

剩下的基本都能入手,更能交易。

随意一扫,林思成叹了口气:“李掌柜好眼力!”

李金钱矜持的笑了笑:“眼力谈不上,全赖朋友们给面子!”

这当然。

搁古代,陈威是“七省市倒斗界总瓢把子”,李金钱就是二当家。黑白两道通吃,江湖朋友们当然给面子。

暗暗转念,林思成走到立架前。

这一架大都是拓片,也就是拿墨或颜料,涂染碑或器皿,再用宣纸将上面的文字的图案拓下来。

所谓的金石学家,除了研究有限的实物之外,其实都是以这一类为主要的研究样本。

来源很多,但能摆在这里的,就只有一个途径:古墓。

林思成对这一类的兴趣不大,所以只是一扫而过。但脚都抬了起来,他又顿住,眼睛看向中间那一层。

一方三尺宣纸,上面拓满了字迹,最上首,印着一只古里古怪的动物。

有鳞,有爪,乍一看,像是半蹲的鳄鱼。实则为负屃,既传说中龙生九子的第八子。

又称螭虎,平生好文,故立于碑文上,常做墓志铭外的饰纹。

拓片上有这个纹饰不奇怪,但怪的是碑文:田租既有定额,子孙不得别增数目,所有逋租亦不可起息,以重困里党之人。但务及时勤索,以免亏折……

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自宋至清,屹立八百年不散,被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郑义门的家规。

相关的文物林思成也见过,故宫中就有明、清时期的郑氏刻本。但牌拓,他却是第一次见。

再看看碑顶的负屃,林思成恍然大悟:这怕不是墓志铭?

但前世没听过浦江郑义门家族墓群被盗过,那这份碑拓是从哪来的?

关键的是,那一盗,就是上千座……

看林思成看的格外认真,李金钱瞅了瞅:“林兄弟喜欢这一类?”

林思成笑了笑:“只要是好东西,我都喜欢。”

两人一笑而过,又往前走了几步,林思成再次停下。

这一架,却又成了丝织物。

锦、绫、缎、罗、绢、绮、纱,甚至还有半匹缂。

朝代一时不好判断,但至少都是清以前。关键的是其中的一件直领对襟衫。

看似黄不黄,褐不褐,还皱皱巴巴。但这是典型的南宋士大夫常服,其中宋罗(提花罗织物)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代表宋元时期最高丝织水平。

妥妥的国家一级文物,甚至都不用查从哪里出土,生前是谁所穿,送到国家丝绸博物馆,就能当镇馆之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