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纽约1990 > 第171章 可乐大战

第171章 可乐大战(2/2)

目录

穿过着名的日落大道,终点是威尼斯海滩板道:肌肉海滩的铁杠铃生着锈,非洲鼓声混着大麻烟飘散,涂鸦墙上褪色的柏林墙倒塌涂鸦旁,滑板少年仍在练习ollie跳跃。

林恩穿着运动背心、高腰牛仔裤,戴上墨镜打开车门。进入十月纽约早已微凉,秋阳在波光上碎裂,加州还是一片盛夏风景。

“真是好地方啊...”林恩伸了个懒腰感慨道。

“boss,充气服和演员都准备好了...”说话的是LINKbubble(充气服项目)公司洛杉矶负责人。

“哈哈,可乐大战让我们占了便宜~”

百事与可口之间的竞争被称为“可乐战争”,双方在市场营销、产品定位和消费者争夺上展开激烈交锋,90年这场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百事以“新一代的选择”为核心,通过明星代言、音乐营销和年轻化形象吸引青少年和年轻消费者。今年百事签约多位巨星,除了80年代就密切合作的J,还包括雷·查尔斯、蒂娜·特纳?,林恩也是其中之一。

可口则主打经典配方回归?:85年“新可乐”惨败后,可口开始继续强化经典配方的不可替代性,广告中频繁使用怀旧元素,以“正宗可乐”为口号,巩固家庭和怀旧消费群体。并赞助意大利世界杯以“全球化狂欢”为主题,巩固足球市场的品牌认知。

两家百亿市值的巨头公司除了堂堂正正的商业竞争,还有不少阴招————

自70年代起,百事便开始通过“盲测”活动宣称消费者更偏好百事的口感。百事在街头、商场设置盲测点,多数人喝过第一口后选中百事。可口可乐反驳称这是因为百事加了更多的糖让口感更甜,酸度较低,可口则强调更平衡的碳酸感和微酸后调。

但这种论调显然没人相信——我喝碳酸饮料难道是为了什么后调?可口可乐占据约41%的碳酸饮料市场,百事紧随其后(约34%),但在超市渠道中,百事一度超越可口。于是着急上火的可口可乐搞出了着名的‘可乐阴谋论’。

“百事在‘盲测挑战’中通过调整温度?(冷藏更充分以凸显甜度)或控制饮用量?(小杯第一口更甜)人为制造优势。”起初只是这样的传言开始在街头流传。

结果这些传言到了热衷于八卦和阴谋论的米国老百姓耳朵里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们踊跃传播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入不少新内容:

可乐公司秘密添加成瘾性物质?(如咖啡因)以绑定消费者;

可口可乐原始配方保存在某银行金库,需董事会投票+政府许可才能打开,以防配方被用于制造生化武器(因含神秘植物提取物);

百事通过“伏特加换可乐”协议成为首个进入苏俄的米国消费品,被怀疑为cIA掩护活动;

反基督教群体称百事圆形Logo旋转后是“666恶魔符号”,暗示品牌崇拜撒旦;

甚至传言称圣诞老人红衣形象是30年代可口可乐广告发明出来的,旨在洗脑消费者。

这种越来越离谱的传言再扩散下去显然两家都讨不了好,于是百事开始紧急公关,他们找上林恩,不仅要他当代言人拍广告,还想把《JtthewayYouAre》这首歌用到广告里。要求很简单,把这句歌词改成‘JttheRealYouAre’,同时在广告中说出‘真实的甜度不需要隐藏配方’。

这种额外要求林恩自然要争取更多好处:除了加钱还得把充气服放到广告里,好好蹭蹭百事的流量。

在安保人员的簇拥下走进临时围起的一片沙滩,这里就是片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