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烽火夜燃柴桑郡(1/1)
赤壁的硝烟尚未散尽,曹营望楼的梆子声突然急促如鼓。曹操手中的青铜酒爵"当啷"坠地,猩红酒液在地图上蜿蜒,将东吴柴桑城的标记染成血色。"报!"斥候浑身浴血撞入帐中,"东吴太守陆绩遣人献城,此刻柴桑四门已悬'曹'字大旗!"
大帐内瞬间寂静如坟场。司马懿手中的羽扇顿住,扇面上未干的墨迹晕染开来,那是他今早刚写的"兵贵神速"四字。曹操盯着斥候腰间晃动的陆绩印信,突然抚掌大笑,声震屋瓦:"天助我也!柴桑乃江东咽喉,此城一破,孙权小儿插翅难飞!"
夜色笼罩下的长江如墨龙盘踞,三百艘蒙冲战船悄无声息驶出曹军水寨。船头火把将江面映得通红,曹操身披玄铁甲胄立于旗舰之首,腰间玉具剑在火光中泛着冷芒。他望着对岸若隐若现的柴桑城墙,突然转头问司马懿:"仲达,你说陆绩献城,究竟是真心归降,还是......"
"主公请看!"司马懿展开密报,烛火将字迹照得忽明忽暗,"三日前,周瑜曾派快船连夜入柴桑。更蹊跷的是,陆绩亲信昨夜突然将家眷送往豫章。"话音未落,江面突然传来凄厉的号角声,东南方向亮起无数"周"字灯笼,宛如鬼火燎原。
柴桑城头,陆绩望着曹军船队逼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轻抚怀中的密信,上面周瑜的字迹力透纸背:"待曹军入城,四门放火,内外夹击。"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副将惊慌失措奔来:"大人!西门守军突然倒戈,已开城门放曹军入内!"
陆绩脸色骤变,转身时正见城头"曹"字大旗猎猎作响。一名金甲将领勒马而立,手中长枪挑着他的印信:"陆太守别来无恙?某家徐晃,特来接管柴桑!"原来曹操早派细作扮作东吴降兵,混入柴桑守军之中,待曹军一到便里应外合。
东吴大营内,周瑜望着柴桑方向的火光,将手中密信投入火盆。信纸上"曹操中计"的朱砂字迹在火焰中扭曲,化作灰烬。"都督,曹军已占柴桑!"吕蒙匆匆入帐,眼中却无半分焦急,"是否按计划行事?"周瑜轻抚腰间佩剑,剑鞘上的龙纹在火光中张牙舞爪:"传令甘宁,即刻封锁鄱阳湖口,截断曹军粮道。"
曹营中军帐,曹操突然剧烈咳嗽,鲜血染红了案上的捷报。他望着地图上被标记为"柴桑"的红点,突然想起荀彧临终前的话:"东吴之地,看似有机可乘,实则步步杀机。"就在这时,斥候踉跄入内:"报!我军粮草船队在鄱阳湖口遭袭,押运官......"话未说完,已瘫倒在地,背后插着一支刻有"甘"字的羽箭。
"不好!中了周瑜的诱敌之计!"司马懿的羽扇重重拍在地图上,"柴桑城看似唾手可得,实则是引我军深入的陷阱。如今粮草被劫,后路被断,我军已成瓮中之鳖!"曹操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抽出佩剑,剑锋直指地图上的鄱阳湖:"传令曹仁,率两万精兵夺回粮道!"
鄱阳湖口,甘宁的战船如黑蛟破浪而来。他望着远处曹军船队燃起的火光,将酒葫芦狠狠摔在甲板上:"周瑜果然神机妙算!曹操以为占了柴桑便能高枕无忧,却不知这柴桑城,正是送他下地狱的引魂幡!"话音未落,东南方向突然亮起三盏孔明灯,那是周瑜约定的总攻信号。
曹营望楼之上,曹操望着漫天火光,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他扶住栏杆,只见鄱阳湖方向驶来无数战船,船头"周"字大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更令他震惊的是,柴桑城内突然燃起大火,那些本该是他守军的营帐,此刻却化作吞噬曹军的火海。
"主公快看!"司马懿突然指向北岸,只见一支打着"袁"字旗号的船队逆流而上,为首之人银甲白马,正是袁绍旧部高干。而在更远处的江心,一艘小船上,诸葛亮羽扇轻摇,望着曹营方向的火光,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曹操握紧佩剑,感觉手中的虎符突然变得滚烫。他终于明白,从陆绩献城到粮草被劫,这一切都是周瑜精心设计的圈套。柴桑城的钥匙,不过是引诱他上钩的诱饵,而真正的杀招,此刻才刚刚展开。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呈上密报,曹操展开一看,瞳孔骤缩——许昌急报,天子车驾突然失踪,城中大乱。
雪粒子开始飘落,落在滚烫的江面上发出滋滋声响。诸葛亮站在七星台上,望着北岸的火光,羽扇轻轻挥动。关平递来最新的密报,上面写着"司马懿私调虎豹骑,向许昌方向移动"。他转头望向北方,只见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隐约有龙形闪电划过,而在那闪电的缝隙里,他仿佛看见司马懿的身影,正捧着兵符,走向一座隐秘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