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郭嘉寿数(1/2)
吴子兰说罢,众人沉思片刻,王子服道:“吴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倘若这清宁仙姑真能为我们所用,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董承皱着眉,犹豫道:“但此人是否可信……”
“董兄放心,我们只请她行刺张尘,不必言及过多。”王子服道,“况且,我们要想成事,谨慎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畏首畏尾。我相信吴将军,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吴子兰当即道:“各位放心,吴某敢用项上人头担保,仙姑绝对可信!”
“好,那此事就交由吴将军去办!”董承道,“不过,光是如此恐怕还是不够,倘若行刺不成,张尘必定全力追查,到时,我等恐怕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是得做好两手准备才行。”
吴硕言道:“何不联合在外诸侯,令其引兵勤王,以为策应。倘若有外兵来攻,张尘必将邺城驻军调去防御,如此,城内空虚,将军的一万部曲便可把控邺城局势!”
“说的不错,但不知谁人可为外援呢?”
“邺城在冀州以南,若要令张尘调动邺城兵马,必是南面有敌来犯。”吴硕沉吟道,“兖州刺史曹操,距此最近,他若能带兵北上,进攻官渡、黎阳一带,张尘必会调邺城兵马前去驻防!”
“曹操?”董承沉吟道,“可是曹嵩的儿子?当年,‘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不错,正是此人。”吴硕道,“讨董之战后,他被封为兖州刺史,征西将军。前不久,他击败刘岱,尽纳其众,如今已坐拥整个兖州,麾下有十几万兵马。”
董承思虑片刻,道:“我与此人并无交情,尔等可有谁与其有旧,可代为游说的吗?”
王子服道:“其父曹嵩,当年曾为大司农,乃是我的顶头上司,我与他老人家倒有几分交情。曹操此人,我也见过数面,此人素怀壮志,但也是忠心汉室之人。我愿前往谯县,拜会曹老太爷,陈明利害,借曹老太爷之口,游说曹操。”
“好!既然如此,事不宜迟,那就有劳子服贤弟和子兰将军,你二人兵分两路,分别前去游说曹操和那清宁仙姑。”
“诺!”
二人说罢,起身恭施一礼,当即应下。
到了晚上,大将军府内,华歆、董昭、郭嘉和沮授四人前来拜见。
今日一早,华歆便将昨夜董承离席,却逡巡未归之事告知了董昭。
董昭听闻之后,也觉事关重大,便想找沮授商议,却见沮授正安排人手,盯紧董承等人,这才知晓,原来张尘早有谋划。
此时,四位谋士一同入府,张尘连忙请至前厅一叙。
“诸君前来,想必是知道昨夜董承之事了。”
郭嘉道:“幸亏子鱼机警,发现端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董昭也道:“主公,董承等人不足为虑。既已洞悉此事,何不命人将其拿下,严刑审问之下,必能问出实情。”
张尘摇了摇头道:“如此,我岂不成了酷吏?再说,这些老臣,一个个迂腐至极,严刑拷问也未必会招,反而成全了他们忠贞之名。”
郭嘉又道:“主公命公与盯住那几人,想来已是知道密谋之人是谁了。不知主公是如何知晓?”
张尘自然不能说他早已知晓“衣带诏”事件的参与者,便只得笑道:“朝中谁和董承一党,我岂不知?左右出不了这些人之中,只要盯住了他们,总无大错。”
说罢,张尘又看向沮授道:“今日可有收获?”
沮授回禀道:“主公,今日上午,这几人齐聚董承府上,直至午后方归,其间不知密谋何事。但凭这一点,便可看出,主公所料不差,这几人便是同董承合谋之人!”
张尘皱眉道:“他们离开董承府上,有何异动?”
沮授道:“种辑、吴硕二人各自归家未出,吴子兰、王子服二人出城,属下已命人悄悄跟上。”
张尘点了点头:“好,给我继续盯着他们,他们见过什么人,去过哪里,都一一记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