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从图纸到现实的鸿沟(1/2)
“各位,让我正式宣布:安居水务科技公司今天正式成立!”
王安站在集团总部明亮的发布厅中央,掌声如雷。他身旁站着一位身材魁梧、满头银丝的男人——原安居集团西南区总裁郑建国,如今的安居水务科技公司首任cEo。
“从实验室到市场,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王安环视四周,眼神坚定,“但这也正是我们安居的强项——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郑总带领的团队将肩负起这一使命,而我和沈佳将全力提供集团资源支持。”
沈佳站在台下第一排,微微颔首。她身着简约利落的深蓝色套装,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已经列满了需要协调的资源清单——从全球原材料采购渠道到政府关系网络。
发布会后的董事会议室,气氛骤然紧张。
“王总,实验室到工厂的鸿沟比我们想象的更深。”郑建国直接打开了投影仪,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跃然屏幕,“中试阶段发现的问题已经超过三百项,其中技术性难题就有八十七个。”
苏菲·陈坐在会议桌的另一侧,手指神经质地敲击着桌面。作为技术带头人,她最清楚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最大的三个难点:材料在极端温差环境下稳定性差,关键核心元件良品率不足70%,成本比预算超出43%。”她的声音冷静,但眉头紧锁,“简而言之,我们距离量产还差得很远。”
郑建国重重点头:“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工厂就是个烧钱的黑洞。”
沈佳放下手中的咖啡杯:“供应链方面也有隐忧。关键材料目前只有两家供应商能提供,一旦被卡脖子…”
话音未落,王安的脑海中已响起系统提示:
【“产业化是技术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也是'死亡之谷'。建议借款50亿元用于建设智能化示范工厂及全球供应链体系,利息:一年内实现首条产线稳定运行,产品合格率达到99%。”】
“我接受。”王安在心中默念。
会议室内,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会议桌上,眼神锐利如刀:“郑总,准备战斗吧。公司将追加50亿投资,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三件事:一、建设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化示范工厂;二、打造不依赖单一供应商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三、启动第一个实际应用的示范项目。”
“五十亿?”财务总监倒吸一口凉气。
“这不是投资,这是赌注。”王安的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我们赌的是人类未来的水资源安全。”
三天后,实验室改造的临时车间内。
“见鬼!又一次失败!”苏菲一把摘下护目镜,狠狠摔在工作台上。试验台上的膜组件再次出现微观裂纹,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七次失败。
“我们需要改变思路。”王安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工业环境与实验室截然不同,你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
苏菲转身,眼中写满不服:“那就降低标准吗?妥协?”
“不,是转变思维。”王安拿起那块失效的膜组件,“实验室追求的是理论极限,工厂追求的是可靠稳定。适应工业环境不是妥协,是另一种技术突破。”
苏菲沉默了。片刻后,她拨通内线电话:“让工程部全体人员到会议室,我要重新设计制造工艺。”
与此同时,沈佳的办公室里。
“这份清单上的22合金,全球只有美国和日本两家公司能提供?”沈佳眉头紧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