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少年英才(1/2)
正如李典所猜测,夏侯惇和于禁果然中计。幸亏李典早有准备,迅速得知二人中计的消息,立刻率军救援,这才使得二人免于被俘。刘备最终由于兵力悬殊,选择见好就收,没有继续与曹军交战。
张辽早年在吕布麾下效力。吕布在兖州作乱之时,试图招降李典的从父李乾。李乾最终因拒绝吕布,被吕布的部将所杀。
《三国志》中虽然并未明确指出张辽是否动手,但作为吕布的重要部下,张辽很可能参与了这次行动,或至少知情。因此,张辽和李典在同时效力曹操期间,依然存在着很深的矛盾。
公元215年,孙权趁着曹操主力西征汉中之际,亲率10万兵马进攻合肥,从而引发了逍遥津之战。曹操于是派遣张辽、李典以及乐进三人,率领7000余人守卫合肥。
面对兵力如此悬殊的形势,李典选择放下积怨,共渡难关。他主要负责城防与战术策划,充分利用合肥的城防设施,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战术,同时协调张辽与乐进之间的配合。
虽然史书没有提及他在逍遥津之战中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但合肥守军之所以能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与几位将领之间的密切配合密不可分。孙权最终也未能攻克合肥,留下了“孙十万”的称号。
综上所述,李典的军事才能、大局观以及忠诚敬业的精神为曹魏的稳固和扩张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知道“五子良将”是指曹魏时期的五位杰出将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以及徐晃。他们在曹魏的军事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各自都有着显着的战功和贡献。
然而,李典作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为何没被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呢?
其实,在史料记载中,李典相较于五子良将略显逊色,但这种逊色并非指他的能力,而是在于战功的数量方面。李典在合肥之战后不久便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也就是说,从他接管李家军之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仅有17年。
与经历了许多重大战役的五子良将相比,李典的活跃时间相对较短,这导致他在历史中的影响不够突出。但从他在一些战役中的作用来看,他确实是曹操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石崇,通过打劫成为巨富的朝廷官员,最终还是死于这笔不义之财#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依靠抢劫发家致富的官员,凭借超能力多次官复九卿。他的奢侈程度远超想象:达官显贵的卧室不及其厕所之豪华,就连如厕都有美女恭候侍奉。
他不仅是位有名的诗人,还是一位极其残忍的人物。宴请宾客时,若客人不饮酒,他就会杀死劝酒的美女。
此人便是西晋时期的安阳乡侯石崇。
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其母于公元249年生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他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父亲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石崇在少年时期有勇有谋,好学不倦,父亲对他非常认可。
但在临终之前,却将所有财产分给了其他子女,唯独没有分给石崇。石崇的母亲为此再三劝说,石苞则坚信石崇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财富。
果然,20多岁时的石崇原本只是一个午休县令,却仅仅只用两三年的时间便一跃成为了散骑侍郎。
散骑侍郎在西晋时期不仅能够接近皇帝,还能参与机密与决策,对朝政有着直接影响。
当时,城阳位于青州境内,是西晋时期的重要行政区域,在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权力。
也许是朝廷出于权力的平衡,又或是石崇个人的表现比较出色,石崇奉命牵制城阳,担任城阳太守。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水陆并进,通过为期一年的军事行动一举灭亡吴国。石崇因参与灭吴战争有功,受封安阳乡侯。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石崇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但在古代战争中,只有在对敌国的关键战役中获胜,或对敌方造成重大打击,又或者在战斗中展现出出色的指挥能力和英勇表现,对战争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战功,才有资格被皇帝封侯。这说明石崇至少有过其中一项。
后来,石崇因被晋武帝器重,屡次升迁,先后担任过散骑常侍和侍中,这两个官职均为朝廷重臣。晋武帝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后,由于其能力有限,大权掌握在其他大臣手中。
而石崇作为朝廷重臣,却在此时被调任为荆州刺史兼南蛮校尉。至于何种原因,史书并未明确指出。
不过石崇当时很有可能得罪了太傅杨骏。司马衷继位时,杨骏作为辅政大臣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但他的专权行为引起了部分朝臣的不满。石崇作为当时的朝廷大臣极为担忧,于是直接向杨骏提出了“与四海共治”的建议,主张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共享,反对杨骏一人独揽大权。
杨骏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名声,为了讨好众人,便普遍给大臣加封进爵。结果此举遭到了石崇的再次反对。
由此便能看出两人的分歧。因此,石崇被杨骏排挤出了权力中心。但此事也对石崇的未来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晋朝廷曾经明确下令禁止生活在南方的鸩鸟被带到北方,主要是因为鸩鸟的毒性极强,若被用于不当目的,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石崇在任职荆州刺史之时,却把一只鸩鸟送给了司马衷的舅舅王恺,因此被人举报。幸亏有人帮他求情,才被司马衷免罪。
石崇经过几次政治挫折后,逐渐放弃了原本的道德观念,准备通过其他途径积累财富和获取权力。他发现荆州地区来往的客商众多,且都携带着巨额财物,于是决定抢劫客商作为获取财富的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