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星河之水(1/2)
在自愿者登记通道关闭后,神行基地迅速进入
“人类精英集结”第二阶段——部署与培训。
基地外围的空地上,数百台临时帐篷排列成行,
帐篷前方的沙包防御阵地已初具规模。
每顶帐篷门口,悬挂着志愿者的姓名与专业标签:
医护、通信、工程、智力支持、环境监测……与此同时,
弹药、食物与医疗物资的运输车队络绎不绝地驶入基地。
大长老与哈力斯、二长老一行在临时指挥所里巡视。
大长老拿着一张志愿者名单,指着第一排写道:
“这里是通信组,负责量子信标的维护与信号恢复;
第二排是医护组,确保我们后手技术投入时,
能及时处理任何基因样本意外;第三排……各位请跟我来。”
在第一顶通信帐篷内,
孙晴与通信专家张涛一起搭建起多层量子中继设备。
孙晴手握微调旋钮,低声对张涛说:
“这些中继节点要互为备份,一旦一处被异蓝封锁,
其他节点能自动接管信号路径。”
张涛赞许地拍了拍她肩膀:“辛苦了,孙晴。
只有你们做好支撑,我才能和陆峰保持联系。”
不远处,工程帐篷内,机械师李明正在和几位青年志愿者拆解电磁炮的残骸,
提炼出超导线圈与能量整流模块。他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这部分必须保留高纯度超导环,
才能在‘后手装置’中形成稳定的黑洞逆流通道。
练习时手要稳,不得有丝毫颤抖。”
一位刚刚加入的年轻机械工程师叶琳立刻聚精会神地记录要点,
双眼炯炯有神:“我一定做好准备,
哪怕前方不知生死,也要完成这份任务。”
基地中心的新兵训练场上,
数十名退役军人和自愿报名的民众在专业军官的指导下,
进行轻武器、反重力滑板与隐形机甲的操控演练。
军官赵劲松沉声吩咐:“动作要连贯,步伐要稳健,
无论外界多么混乱,都必须保持战斗状态。
异蓝的突破队伍随时可能出现,你们是防线真正的最后屏障。”
一名曾在前线负伤的警察刘超在滑板上跌跌撞撞,
却仍咬牙站立:“我会练到能在半秒内启动滑板制动。
记住,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当成家人的守护者!”
医护帐篷内,护士长王梅为大家做急救培训。
她拿出常见的出血与休克急救包,示范如何在野外条件下施救:
“基因重组样本载体很脆弱,
而真正的伤员更需要你们的呵护。
记住,每救活一个人,就多给后方一点希望。”
训练场外,一群年迈的志愿者在体验虚拟现实模拟舱内进行心理抗压训练。
虚拟场景中,裂隙忽开忽闭,重力紊乱,
异星部队如潮水涌来,他们必须保持冷静地执行任务指令。
模拟舱门一开,他们脸上既是惊恐,也是坚毅:
“再来一次!”一个白发老者擦去汗水,
挥手坚毅,“我当年就是这样在长征中坚持下来的,这点恐惧算什么!”
基地广播不时响起指令与鼓舞:“所有精英请就位!
异蓝或收割者随时可能试探,你们的存在,
本身就是最后的防线!”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人们透过网络看到这幕幕画面,
也重新燃起信心。南方岛屿的渔夫刘平在海边向同伴呼喊:
“看,他们没有退缩!蓝星还要活!”同伴握拳:
“我们也要尽快恢复渔船,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
北方高原的牧民阿布在帐篷外举着智能终端,
看到志愿者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他激动地对孩子说:
“等孩子习惯了学校,我就去那里献出我的基因样本。
我不能老躲在家里,爷爷辈的事让我们出了力,这代人也要担当。”
大学校园里,辩论社的学生们自发组织线上活动,
为基地志愿者送去视频喊话与心理支持。热心学弟学妹录制短片:
“我们相信你们,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
这些视频汇成大海般,涌入基地内部的专线留言系统,
成为志愿者们训练间歇时最强有力的后盾。
正当各组紧张而有序地准备之际,
基地西侧的量子探测器突然捕捉到远距离的量子扰动信号。
谁也不知道那是陆峰回声的前兆,还是异蓝试图再次封锁信道的测试。
大长老、哈力斯和三长老再次会聚于指挥中心。
大长老声音苍老:“各位,我们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无论结果如何,未来的分水岭就在眼前。
请各战区确保最后一波训练及时收尾,
一旦信号稳定,就立刻启动‘后手装置’。”
哈力斯沉稳地点头:“漂亮国将动用所有剩余能源,
全力支持这最后的程序启动。让异蓝看到,
我们不仅有资源,也有不屈的决心。”
三长老合拢拂尘,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